这是一个非常残酷什么叫股票平台的分析什么叫股票平台,希望35岁以上的自动避开:
一帮老去的人试图用年轻一代为代价维护自己的认知,而严重阻碍了年轻一代构建新形势亲戚关系的机会。
就这么简单。
上一代人,身处的时代不同,还没有计划生育束缚家庭规模,再加上经济还没有起步之前感受过「人数就是力量」的童年印记,所以对大家族的美好幻境依然是存在的。
春节的时候热热闹闹,可能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;兄弟姐们之间相互提携互相帮助,可能是他们印刻在记忆深处的处事逻辑。
这一切,都随着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烟消云散了。
但是上一辈依然固执的,试图维护他们已经成型认知,殊不知,这是要讲实力的。
个体的实力。
我观察过一些亲戚走动依然密切的家族,这些家族里面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反感走动,这样的大家族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:
要么是一超多强,要么是几大巨头。
几大巨头比较好理解,各自都在自己的领域混出了名堂,有的人经商,有的人走体制,有的人社会地位高。
拿出来,都能独当一面,相互之间若即若离的帮扶可能性是存在的,那亲戚之间自然很铁。
对下一代,几个巨头一起照拂,我给你讲点有成功路径作为依照的经验,我给你推荐一个实习,我帮你打个招呼,我给你解决一下信息差。
加上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代际传承问题,几个巨头下面分头孵化几个小巨头,相互之间又开启了新的循环。
这种家庭,你说亲不亲?
一超多强,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。
一个混得好的,带着自己的兄弟姐们一起混,我的企业核心位子要自己人,你帮我盯一盯;我在大城市混体制,提携一下你去一个小地方体制去闯,十几年几十年下来也站稳了脚跟。
这种家庭,亲戚之间走动自然也会多,一边是靠着照拂,一边是需要家里人来帮自己做大做强,也好理解。
这样说虽然显得很功利,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。
那最容易出问题的家族是什么样的呢?
咱们还是说难听一点,一群弱鸡。
没办法往外打「增量」,就只有内部互啄。
哪怕是上一代心心念念的古代大家族模式,如果都是一群弱鸡,也同样是一地鸡毛,只是史书上这帮人根本不会留下印记而已。
幸存者偏差。
一份老一辈房子的归属,一次老人在物质上的偏心,都会引发强烈的家族内耗。
上一代都互相之间使绊子,砸啤酒瓶子,然后希望下一代相互多走动,这不是搞笑么。
本质上,还是太弱太穷。
可惜很多上一代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,反而自我感觉不错。
一问,都是统一说法:我们嘛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还行。
谦虚中带着莫名其妙的炫耀和自豪。
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增长,给上一代带来了很多幻觉,觉得自己豪横了。
其实只是吃到了时代溢出的红利而已,身份地位并没有变化。
开了个普通的车,住了个普通的房,坐在办公室里面吹空调,就以为自己逆天改命了?
本质上和当年钢铁厂里面的汉子和纺织厂里的妹子都是一样的,别人好歹当年还有个铁饭碗的盼头。
这种诡异的「普信」,让上一代更加强化了自己的认知,觉得自己掌握了时代真理。
而且,下一代其实是有机会构建适合自己一代的亲戚关系的。
这是在一个原子化、城市化、个体化的新时代,对新型亲戚关系的探索。
没那么亲,也没那么远,松紧有度,各自舒服。
我们这一代的亲戚关系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,要么是堂兄弟姐妹,要么是表兄弟姐们。
天然,就隔了一层。
上一代硬要做个表面工程,把堂的表的,变成亲的,这又是在搞笑,又是抢按头的价值输出。
关键是,这价值输出他们自己都不信。
如果有机会,让他们自己想一想,就会发现,哪怕是他们那一代,也同样是亲兄弟姐妹走动的多,堂兄妹表兄妹走动的少。
再隔远一点的,很自然就断掉了。
现在不是战乱年代,不会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了,尤其是建国以后,已经至少四代人了。
那这四代人开枝散叶后聚在一起,会是多么庞大的群体,上一代心中应该是有数的,邓巴数早就超过了吧。
但是他们童年时期见识的,成长过程里面交往的,也就是那么十几个几十个亲戚而已,顶天了。
归根到底,哪怕是古代大家族,一代里面能支棱起来的也就那么些个。
这些支棱起来下一代,不用人劝,自然都会走近抱团。
不论是为了抵御风险、还是强强联合,甚至单纯的就是因为生活历程/职场路径/消费水平相近而有的聊,这都是很自然的驱动。
时代变化了,不说好也不说坏,有些观念只是很自然的过时了而已。
这时候硬来抵御,硬要保留自己想要的结果,还是那句话,是要看实力的。
反正我认识的土豪和大佬,从来没听他们抱怨过,亲戚不亲了。
残酷,但是真实啊……